
发布日期:2025-04-03 17:32 点击次数:189
图片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病因病机学》、《中医睡眠医学》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前几天,我看了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小患者。年龄不大,才二十七八岁。
怎么回事呢?睡觉多梦,连续一个多月了,总也睡不实。第二天起来头痛头晕,几乎无法工作。
我看其舌象,发现舌苔厚腻微黄,于是就问平时吃了些什么。
他说,他好交友,晚上经常和朋友同事喝点啤酒,吃点鸡架和烧烤。但是自从睡不好觉以后,他就不这样了,因为实在没精神。
我说,要想睡好,今后就得改掉这种生活习惯,不然,无论吃什么药都治不好。我以温胆汤为主,加健脾消食之品应之。
就在昨天晚上,患者朋友来告,说用药两天后睡眠大为改善。
图片
其实,因为这种饮食无度带来的睡眠问题,在当下社会越来越普遍。这足以让我们警惕。尤其是一些饭局应酬较多的人,必须重视起来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我再给你说一个,在业内很有影响的验案吧。它更说明问题。
有这么一个男子,当时33岁。初诊时间是2005年的11月份。
啥毛病?也是睡不好觉,多梦,连续两个月未见好转。
怎么发病的呢?就是在大概两个月前,此人因故连续多日,三餐都在外面吃。结果有一回,餐后胃中不适,他连续几天吞酸恶心。不过,他并没有重视,没有治疗,不了了之。
从那以后,他的睡眠质量就急转直下。晚上睡觉多梦,感觉这一宿在不停地做梦,醒来脑袋昏沉疼痛,十分不清醒。
再后来,症状加剧。他不但多梦,而且入睡困难。白天则头晕不止,记忆力衰退。
患者没办法,投中医治疗。
当时看的是谁呢?医案记载,是董湘玉前辈。这位前辈是贵阳名医,在身心疾病治疗方面,有精深造诣。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查阅其学术生平。
图片
刻诊,患者脉滑数,舌苔厚腻。患者除了入睡难、多梦外,现在依然觉得偶尔恶心,心烦口苦,浑身困重,食欲很不好。张口说话,口气很大。
了解到这些,尤其是患者的发病史之后,董师书方一首。但见:
半夏10克,茯苓12克,陈皮10克,枳实10克,黄连6克,栀子10克,焦三仙30克,珍珠母20克,竹茹15克,石菖蒲10克。
所有这些,水煎服。
结果,患者服用7剂以后,睡眠好转明显。这时候,原方去掉珍珠母,加远志10克,再投7剂。
最终,患者诸证悉平,睡眠恢复正常。
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它最初刊载于2007年的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》上。
来我们简单阐释其中的道理。
我跟你说,这个患者的问题,就是我们开篇所讲到的,因为脾胃不和,导致的睡眠障碍。本文标题所云“多梦,源于多食”,说的就是此意。
你看,此患发病之初,曾有餐后胃中不适、恶心吞酸的经历。患者觉得无所谓,于是没有治疗。
这个,其实就是病根儿。什么病根?是因为暴饮暴食,导致的食积。食积,影响脾胃运化,所以生成痰湿。痰湿困阻日久,就会生热。于是,就有了食积生痰热的问题。
因为这个食积始终没化,所以患者即便两个月后因为失眠而就诊的时候,依然恶心、食欲差。因为痰湿生热,痰热内扰,所以患者舌苔厚腻,脉滑数,心烦口苦、头身困重。
当然,痰热扰心,患者就难以入睡,睡眠多梦。
这个时候,无疑需要清痰热,化食积。
你看当时医家的配伍——
半夏10克,茯苓12克,陈皮10克,枳实10克,黄连6克,栀子10克,焦三仙30克,珍珠母20克,竹茹15克,石菖蒲10克。
这里面,显然有温胆汤的影子。半夏,燥湿化痰降逆。茯苓,健脾利湿。陈皮和枳实,行气除湿而消胀。黄连和栀子,清热。竹茹清痰热,石菖蒲化湿浊。
这些,显然是为了改善患者痰热内积的局面。
在这个基础上,加珍珠母和焦三仙。焦三仙,用于化解食积。珍珠母,是全方唯一的,具有一定潜降安神作用的药,用于治标。
图片
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。关键,就是化解食积,清除痰热,让患者的内环境趋于正常、清爽,病情才得以好转。
读者朋友,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种,因为多食、饮食不节,从而生痰热、影响睡眠的现象。
这类患者,多为青壮年,平时吃饭不讲究,说实话也没工夫讲究,拿过来好吃的,十分快速地吃几口。遇到三五好友聚会,又不知深浅地多吃几口。时间一长,这就特别容易影响脾胃,导致运化失常,食积于内。食积日久,就生痰热,紧接着就容易睡眠不佳。表现出来,就是多梦,入睡难,伴随恶心、食欲差、口气重,舌苔厚腻泛黄,脉弦滑数。
这时候,以温胆汤加焦三仙等化裁应对,是比较好的。但是,我们不能因为有一定办法,就可以忽视这个事儿。切记,要想睡好,必须吃好,吃得少一点,吃得顺一点,吃得慢一点,我们的睡眠就好一点、深一点、熟一点。这是无数临床验案给我们的警示,我们不能视而不见。
站群论坛好了。这个事儿,我就和你聊这么多。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