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发布日期:2025-02-25 08:38 点击次数:172
麻黄加术汤由麻黄、桂枝、白术、苦杏仁、炙甘草组成,和药房君文章介绍过的大青龙汤、麻杏石甘汤一样,都可以看作是麻黄汤的变局。方中以麻黄开通孔窍,祛风利水平喘,伍桂枝可发汗解表;白术健脾利水祛湿,与麻黄合用可祛表里之湿,还可防止过汗;苦杏仁疏肺降气,可助麻黄止咳平喘;炙甘草补脾胃、复津液、和表里。因此全方具有发汗解表、利水祛湿的功效,适用于湿痹发热恶寒、身烦痛的情况。
2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中云:“病者一身尽疼,发热,日晡所剧者,名风湿。此病伤于汗出当风,或久伤取冷所致也。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。”这里说的风湿是指风邪和湿邪致病,久伤取冷,说明同时往往还有寒邪。风湿之邪阻滞经络,导致气血运行不利,卫阳不充,失于防御,病邪乘虚而入;或者经脉久有劳伤,复感风湿之邪,因而致病。日晡,即申时,下午3点到5点,此时足太阳膀胱经运行最旺,而风邪、湿邪最先侵犯的就是太阳经,所以申时正邪之争加剧,表现为发热、身痛加剧。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表邪没有麻黄加术汤证严重,下午发热,平时可能不发热,所以不用桂枝配合麻黄发汗。全方由麻黄、炙甘草、薏苡仁、炒苦杏仁四味药组成,也可以看作是麻黄汤的变局。方中麻黄疏风散邪,散寒除湿,宣肺平喘;苦杏仁宣肺卫之表,充卫通阳;因本方没有用麻黄伍桂枝,发汗力不强,所以不用有止汗作用的白术,而用薏苡仁除湿驱风,兼能健脾利水;炙甘草同样是补脾胃、复津液、和表里的作用。四药合用,有散表邪、祛风湿的作用,适用于湿痹发热恶寒、身痛、傍晚加剧的情况。
3、防己黄芪汤
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中云:“风湿,脉浮身重、汗出恶风的者,防己黄芪汤主之。”风湿脉浮,提示仍有表证,但此时发热恶寒不明显;表虚卫气不固,风湿之邪伤于肌表,水湿郁于肌肤腠理,汗出则恶风,湿重则身重身痛水肿。风湿之邪在表,应以发汗之法解之,但表气不足,不可单纯解表除湿,而应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施,所以要用防己黄芪汤。防己黄芪汤证多见于中老年人、体型偏胖者,尤其是下半身沉重浮肿,往往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,如痛风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、单纯性肥胖等。
防己黄芪汤由防己、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组成。方中防己祛风止痛,利水消肿,要特别注意只能用汉防己,又称粉防己,不能用国家已经禁用的含马兜铃酸的广防己;黄芪益气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行滞通痹;白术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,也有一定的止汗作用;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的主要作用是和脾胃、复津液,生姜还有解表散寒祛湿的作用,全方具益气祛风、健脾利水之功。因本方祛水湿之力强,服药后皮下水气被药力驱逐,可能会像虫子一样走窜;腰以下湿重有冷感,需用被子温覆,微微出汗即可。
站群论坛从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四版)》所述的临床表现来看,新型肺炎初期以太阳病挟湿为主,风寒湿邪致病,可对证应用上述麻黄加术汤、麻杏苡甘汤、防己黄芪汤等;中后期风寒湿邪入里,化热伤津,可能会发展为少阳病、阳明病,恢复期可能是太阴病,往往存在多经同病的情况,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,有应用小柴胡汤、麻杏石甘汤、大青龙汤、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四逆汤、四逆加人参汤、小建中汤等的机会,必要时可配合治湿方,多方合用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中治湿痹,还有用于身体痛烦、不呕不渴、脉浮虚而涩的桂枝附子汤;用于大便硬、小便自利的白术附子汤;用于骨节痛烦、汗出短气、小便不利、恶风水肿的甘草附子汤,这些方证属于湿痹陷于阴证,年老体虚之人容易出现这些情况。此时少阴病方剂附子汤、真武汤、麻黄附子甘草汤、麻黄细辛附子汤等也可能有应用的机会,必要时也可与祛湿方合用;中后期可能发展为太阴病,也可能伤津转入阳明病,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,及时辨证用药。综上可见,新型肺炎属于湿痹的范畴,但有病毒混入作乱,导致病情复杂,传变迅速,治疗难度加大。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1月28日0时,确诊5974例,重症1239例,死亡132例,治愈103例。西医尚无特效药,中医治疗要密切观察、及时变方,同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需要非常高明的医术。一旦患病,目前形势下只能主要依赖病人自身的免疫力抗击病邪,所以预防是重中之重,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。通过上文分析,我们也已经知道,新型肺炎的病因,除所谓新型冠状病毒外,和风寒湿邪有很大关系。其中风邪寒邪多为偶感外邪,属于新型肺炎致病的外在因素之一,注意居家保暖就可以有效预防;而湿邪虽有外邪的情况,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内因,即人体本身就有水湿痰饮,一旦病毒侵入,就把人体变成了行走的“培养基”。新型肺炎重症、死亡患者多为有基础病的年老体虚之人,往往也正是因为体内原本就有水湿痰饮作怪,和病毒里应外合、狼狈为奸。因此,要防范新型肺炎,在防风防寒防感冒防病毒的同时,真正行之有效的预防方应该是治水湿痰饮之方。
此前药房君文章介绍过的苓桂类方剂,包括苓桂术甘汤、茯苓甘草汤、苓桂枣甘汤、五苓散等,都是《伤寒论》中治水湿的名方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苓散,功能通阳利水祛湿,被誉为“治湿第一方”。五苓散证的主要特点是“口干舌不燥”,只要出现水湿内盛之象,比如舌淡润、苔白腻或水滑、渴欲饮水、小便不利或小便数等,不必拘泥于是否有表证、胸腹间是否有悸动或气上冲,均可将其作为通用祛湿方。
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中还有很多治水湿痰饮的方剂,如越婢汤、越婢加术汤、甘草麻黄汤、麻黄附子汤、桂枝加黄芪汤、肾气丸、甘遂半夏汤、十枣汤、泽泻汤、厚朴大黄汤、小半夏汤、茯苓饮等等,有水湿痰饮者可辨证选用。水湿痰饮祛除之后,即使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,但是病毒缺少水湿痰饮作为“培养基”,病情发展成肺炎重症的机率就能大大降低了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